小的时候,儿女都希望父母对自己多一点偏爱、包容和鼓舞。
人到晚年,父母也渴望儿女对自己多一些关注、体谅和感恩。
父母儿女,这样的亲情,是一种很常见也很特别的亲情,而且,随着岁月的流逝,或许是巧合,或许是故意,总有一些事情,会变得不那么美好。
尤其是在老人帮助照顾孩子之后,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,在经历了肉体上的疲惫和精神上的煎熬之后,他们一方面会沉浸在自己的付出之中,一方面会被自己所感动,同时也会迷失在黑暗之中,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了孤独。
带娃过程中,对于儿女的各种行径,许多父母都在努力说服自己,再包容一点、再隐忍一点、再看开一些,谁让他们是儿女,自己是父母呢。于是,把所有是非都看在眼里,却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。
虽然说,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宽容,但是,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,宽容并不代表着放纵,更不代表着宠溺,任何一方的妥协,都只会让对方更加的变本加厉。
因此,笔者主张,在老年人抚养孩子过程中,造成亲子关系恶化,其原因应该是夫妻双方分担。
父母的付出要有度
在许多家庭里,父母和子女,既彼此需要又彼此消耗。
从带娃开始,父母就自然而然包揽了家庭的大小家务,自己变成保姆累死累活,儿女却躺在沙发,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
从一开始,他们就一直在照顾他们,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教育都是由他们来负责的,当他们头发花白的时候,他们已经是两个人了,他们经常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自责,而他们的子女们,则是在自由的天空中尽情地欢庆。
从有孩子的那一天起,他们的父母就习惯了孩子对他们的态度,他们只能忍气吞声,哪怕他们表现得再谦卑,也会被人鄙视。
父母和子女之间,出现这样的结局,到底是谁的责任呢?
在我看来,无非是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而已……
父母竭尽全力的付出,把自己架在亲情的制高点,牺牲一切去成全。而儿女需要承担的代价只简单的表达需求,就可以成功索取父母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。
虽然,父母之爱是高尚的,可是,如果太过了,那作为子女的义务,又该如何履行?一个不负责任,不负责任的人,怎么可能会知道感激?
做父母的一切,都是为了孩子着想,而不是为了孩子,这就是照顾的太周到了,没有给孩子更多的施展余地,更多的是让孩子有更深层次的思考。
父母的爱要有底线
每一个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儿女,偶尔回头看看都有同一种感觉,这辈子除了父母,好像自己谁也不亏欠。
其实道理很简单,大多数中国式父母的爱太沉重,她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有的比较盲目,有的比较理智而已。
在带娃过程中,父母和子女之间因为不同的育儿理念产生分歧,本身无可厚非,这在大多数家庭同样会遇到。但部分子女处置的方式已然触碰到底线,在普通人看来实在不敢恭维和不可接受,可一些父母依然选择忍受,无底线的退让。
还有部分家庭,孩子出现问题后,儿女只知道把所有责任推到父母身上,轻则埋怨指责,重则人格侮辱,甚至是粗鲁动手。可一些父母还是选择包容,放低姿态委曲求全,毫无原则。
或许,爱的越深的人,越是卑微。
但所有无原则的包容和无底线的退让,这不是爱,而是纵容。只会让儿女更加得寸进尺,反而把自己被逼上悬崖,最终退无可退。
父母也好,儿女也罢,在带娃过程中,再亲密的家庭关系也要拎清彼此交往的界限,如果一方逾越,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;如果父母无底线纵容,那么儿女的贪婪就像无底洞一样,就算粉身碎骨也填不满。
最好的条件是均衡
据说,在雪崩发生的时候,没有一块是清白的;
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么,谁也不能独善其身。
一对好的家族,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,如果父母给的多,孩子给的少,那么一对就是高高在上,而另一对却是垫底的存在。
不管是高是低,都应该站在同一个高度,这样才能让人舒服,而不需要仰望。
在带娃过程中,父母付出的越多,甚至是包揽一切,那么重量的天平必将向自己这边转移,直到平衡被彻底打破,从而跌落谷底,这种局面,心虽有不甘,可又无可奈何。
反观被自己抬得高高的儿女,总在不停的好高骛远,眼睛看着蓝天和前方,就是从不会往下瞧瞧。如此场景,他们只会一方面心比天高,一方面嫌弃父母做的还不够好,这就是大多数没有感恩之心儿女的心态,习惯了居高临下,也就看不到父母的存在。
前面也说过,父母和子女之间比较良好的家庭关系如同坐跷跷板,彼此虽互有上下,但最终会保持平衡。父母的付出和儿女的感恩,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,才不会出现道德捆绑和鸡犬不宁。
我想说的是
父母给儿女的付出,不是责任更不是义务,但感恩却是每一个儿女应有的良知,谁也不能回避。但作为父母,也要明白一点,过度的付出也可能助长儿女不感恩和不体谅的恶劣气焰,最终灼伤自己。
父母对儿女的爱,不仅要有底线,还要守护自己的尊严。如果一味的纵容和溺爱,只能让自己感动的死去活来,让儿女更加的麻木不仁,殊不知,任何爱都需要距离和底线。
老人帮忙带娃,儿女别期望太高,父母也别要求太低,一方竭力付出让儿女越来越好,一方知恩感恩让父母不再心寒,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。
精彩评论